《喋血教室》是一部校園懸疑片,講述了一起發(fā)生在校園的槍擊案。一名青少年在校園中殘忍地殺害了八名同學,然后選擇了自殺。唯一的幸存者黛安娜因此身受重傷。警探馬丁接手了這個案件,并將矛頭指向了一個孤僻少女艾莉西亞,因為她是唯一一位全程在場的人。作為唯一的目擊證人和嫌疑人,艾莉西亞在校長的壓力下不得不與正在醫(yī)院中恢復的人氣女生黛安娜合作。這兩個個性迥異的女孩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一起克服了這場曾經(jīng)令整個校園陷入恐慌的事件。黛安娜是校園中備受矚目的女生,她以其美貌和才華而備受贊譽。然而,這次事件讓她陷入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身體痛苦之中。而艾莉西亞則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女孩,她一直被同學們孤立和排擠,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黛安娜的鼓勵和支持下,艾莉西亞逐漸展露出內(nèi)心的堅強和勇氣。她開始與黛安娜一同尋找真相,揭開這起校園槍擊案的背后真相。兩個女孩的合作逐漸化解了校園中的疑慮和恐慌,也為整個社區(qū)帶來了希望和安寧?!多┭淌摇凡粌H僅是一部普通的校園懸疑片,更是一部關(guān)于勇氣、友誼和成長的故事。影片通過展現(xiàn)兩個女孩的奮斗和努力,向觀眾傳遞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同時,影片也對校園暴力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討,引發(fā)了觀眾對于社會問題的思考和反思。導演在影片中運用了大量的懸疑元素和緊張的劇情,使得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緊張刺激。同時,影片也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通過細膩的演技和真實的情感表達,使得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主人公們的內(nèi)心世界??偟膩碚f,《喋血教室》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校園懸疑片,不僅僅具有娛樂性,更帶給觀眾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影片通過展現(xiàn)兩個女孩的成長和勇氣,向觀眾傳遞了積極向上的能量,值得一看。
霍亂后的沼澤
——觀《喋血教室》
有的時候會突然地特別喜歡一些決絕的人和事?!跋矚g”這個詞也許不大恰當,但應該替換成什么,我說不好。
決絕的孩子總給人一種堅強固執(zhí)的感覺,專一,而且純潔得讓人不敢用眼睛去直視,更不能用心去探察。
坐在深夜里我想起蓓比(《哈瓦那》),為了同自己喜歡的演員說一句話她從瑞典千心萬苦跑到美國好萊塢。若干年之后又為了革命無論警察拷打還是威脅,她都只是決絕地瞪著他們不說一句話。
想起迪安娜,在與艾麗西婭爭吵后,她在黑暗的恐懼里一個人絕望地跑到醫(yī)院的湖邊,手中握著長長的一整支毒藥,安靜地要結(jié)束自己永恒的恐懼與傷痛。
決絕的孩子是會讓人心疼的,有的時候。在屏幕前面我看到里面的孩子們單純倔強的面孔,看他們做出了那么多的無法想象,看他們一聲不吭地背負了那么多的本應離他們十分遙遠的不可承受。我也只能呆呆地看著他們被割裂了毀滅了消逝了匿跡了,然后默默地縮在沙發(fā)的角落里疼痛、流淚,無能為力。
想起一個人說的,“你眼睜睜地望著他們陷進去了,眼睜睜地望著他們流血流淚,眼睜睜地望著他們從你的生活你的視野里消失,但你只能突兀在原地,目測他們離開你的滴血的距離,因為你什么都做不了?!?br>后來我想,也許我們在傷痛著別人的下陷的同時,自己其實也在陷落,只是我們不自知。所以在我們感懷的時候旁觀者也在感懷我們,以此循環(huán)反復,找不到邊際。
又或者,有的時候我們能夠感覺到自己的陷落,能夠清晰地聽到深淵的風口傳來的凄厲的哭號,但我們無法阻止,所以只能恐懼,而恐懼帶來更加迅速的陷落。
觀望別人的陷落和體察自己的一樣痛苦,我想。觀望讓人清晰地看到一種下陷的過程,而體察,能夠讓人捕捉到恐懼的影子,最后的最后讓人觸摸到絕望拍打在肌膚上的冰冷的質(zhì)感。
急著要奪門而出的艾麗西婭聽到迪安娜說,“我的內(nèi)心死亡了?!比缓笏W?,直直地望著迪安娜。
我想那一瞬間迪安娜感覺到了自己的陷落,而艾麗西婭望見了她的下陷。
那一刻是冰冷的,空氣凝固,無聲的城墻四處聳立。
像是一種殘酷。
殘酷剛剛到來的時候一切都安靜冰冷,毫無征兆,直到終極階段,暗紅色的血才大片大片地從四面八方滲出來,墜到地上漸起一朵一朵妖冶的花。
艾麗西婭烏黑的眼影,濃重的口紅,穿緊身衣坐在屋頂上抽煙,像一只柔軟而且慵懶的貓。
所以馬丁探長看到她兩年前清醇天真的微笑的照片時,疑惑了,問自己:“在她身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有的時候會明白在一些人的背后一定有某種故事,但不了解內(nèi)容,所以疑惑,所以想要抽絲剝繭去知曉那些隱秘的黑暗和痛苦。
然而有的時候,我們看到一些人十分陽光開朗,看到一些人整日嘻嘻哈哈的,但我們不知道,在他們的背后,隱藏著那么那么多的傷逝和繁復。
然后有一天當我們發(fā)現(xiàn)了那些疼痛的過往后,就會突然地覺得不可承受,然后內(nèi)心悸動。最終變得,軟弱無力。
“有一天你看到一個平時成天笑嬉嬉的孩子突然不笑了,你就會比什么都難過?!盢ye這么對我說。
就像迪安娜在那個安靜的夜偷偷摘下艾麗西婭的手套的時候,我猜想那一瞬間她感到了結(jié)結(jié)實實的疼,因為她看到那個看起來什么都不在乎、滿口臟話的“壞”女孩艾麗西婭的手臂上,有那樣一道深深的割腕留下來的疤痕。
還有當?shù)习材劝l(fā)現(xiàn)艾麗西婭兩年前痛苦的過往的時候,她背過身去輕輕地哭了。
總是很輕易地在屏幕前面哭泣,因為在影片中我尋找到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可承受。
我想或許人的承受能力是同年齡一起成長的,所以在每個年齡,每個人都只能承受屬于這個年齡的傷痛,如果超出了負荷,人的心就會被謀害地死得了無蹤跡。
我不曉得孩子的承受能力的確切范圍,我只是在某些冷靜的時刻隱約地感覺到有許多的東西,是孩子們所不能也不應該去承受的。比如生命,比如死亡。
看到迪安娜因為被槍擊所以病態(tài)而且突兀地一夜一夜無法抑制地恐懼。
看到艾麗西婭因為兩年前自己的小嬰兒的死而變得乖張,孤僻。
看到迪安娜握著盛滿了氰化鉀的針管在湖邊散亂著頭發(fā)。
看到艾麗西婭深藏在手套下的長長的不堪入目的疤痕。
死亡和傷害不應該那么近的。我只是覺得她們還都是孩子,還都應該鮮活地蹦蹦跳跳在燦爛的陽光底下。年輕的靈魂不應承受這種重負的。
像是花兒還未開放便凋謝了。
像是上帝身邊虔誠地揮舞著白色翅膀的小天使突然被逐出了天堂,驅(qū)逐到地獄黑色洶涌的深淵。
死亡和傷害近在指尖,無法逃離,也找不到救贖。她們只能靜靜地觀望,觀望它們是如何地將自己刺得遍體鱗傷,觀望自己體無完膚地豎立在冷風中的樣子,孤獨無依。
所有的人都忽略了,或者說命運之神忽略了,忽略了將這些無可承受排除在千里之外。所以,死亡和傷害扼殺了一個又一個手無寸鐵的孩子的心。
人們總是后知后覺。在傷害過后醫(yī)生們想到為迪安娜做精神治療,父親想到找艾麗西婭談心。但早已無能為力。也許扼殺一個人的心靈真的很容易,只消一瞬間,那脆弱的心靈便可化成碎片再無影蹤。而補救,卻很難。
所以我只是難過,默默地看著被傷害然后陷落的孩子們,疼痛并且失語。
“難道他們就只能帶著創(chuàng)傷過余下的生活。”迪安娜問。
心理學家說:“大部分,是的。但也有例外?!?br>然后我看到迪安娜退出房間的時候腳步凌亂。
也許創(chuàng)傷真的是難以消除的,盡管傷害已經(jīng)過去,但回望過往的時候,還是會感覺到隱約的或者尖銳的疼,讓人幾乎分不清現(xiàn)實和曾經(jīng)。
那是一種瞬間的恍惚,伴隨著難以擺脫的傷逝和幻像。
像是用尖刀在皮膚上刻下一個鮮血淋漓的傷口,若干天后傷口愈合,卻留下了永遠永遠不可消逝的疤痕。
我還能說什么,難道我要說,傷害本不該這樣近的。但又有什么意義呢。我想起那個拿起槍殺死他的七個同學的男孩,我都無法想象,促使他決絕地將槍口對準自己的父母同學們的,是什么樣的一種過往。
馬丁探長錯了,我想。世界上是沒有純粹的、最不可赦免的罪惡的。因為有傷痛,才會有抵制或者發(fā)泄傷痛的行為。而那些邪惡的生靈,都是最最可憐的、被利劍刺中內(nèi)心深處最不設(shè)防的柔軟地帶的孩子。
我只是覺得難過,我只是在男孩舉起槍的那一刻看到了絕望的鮮血淋漓。
霍亂后的沼澤里,孩子們一個又一個地陷進去了。
那是一種不可承受的傷害,近在咫尺,無法逃離,無可依靠。面對傷痛的時候我看到那些鮮活年輕的生命們一個個變得蒼老,彷徨,凋落。
最終消逝得,找不到滲出的暗紅色血跡。
影像的結(jié)尾艾麗西婭終于畢了業(yè)。拿到證書的時候她飛奔到學校的背后攤倒在地上。
閉鎖內(nèi)心的孩子,她害怕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疼痛與欣喜。
迪安娜趕來,她們的對話我已聽不清楚。
兩個孩子互相擁抱著,哭泣了。
我是最后流淚的。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