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拳架》是一部喜劇電影,主要講述了一位高中英語老師AndyCampbell在學期最后一天面臨的一系列挑戰(zhàn)。故事中,Andy無意中導致了另一位老師RonStrickland被開除,激怒了后者。Ron對Andy下戰(zhàn)書,要求他放學后留下來對決。這場約架引起了全校師生的關注,成為了焦點。電影通過喜劇的方式展現(xiàn)了教育界的荒誕和挑戰(zhàn)。Andy一直試圖避免麻煩和沖突,但卻發(fā)現(xiàn)自己卷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局面。與此同時,RonStrickland的憤怒和沖動性格給整個故事增添了更多的笑料。他們之間的對決不僅僅是一場戲劇性的約架,也反映了教育系統(tǒng)中存在的問題,如權力斗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以及教育資源的不平等等?!洞蛉堋凡粌H是一部簡單的喜劇片,還給觀眾帶來了一些思考。通過幽默的方式,電影展示了教育界的種種荒誕和挑戰(zhàn),并引發(fā)觀眾對教育系統(tǒng)的思考。如果你想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思考一些教育問題,這部電影絕對值得一看。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Fist Fighting》中文譯名打拳架,正如片名一樣,該片毫不拖泥帶水,干凈利落,雖然只是簡簡單單講述兩個高中教師因私人矛盾約架的小事,但整部電影緊張刺激,情節(jié)連貫,仿若一部動作大片。
該片開頭便直指美國現(xiàn)存的公立教育系統(tǒng),選取一座極為普通的高中展開故事,這座高中擁有其他美國公立高中一樣的特質(zhì),自我放逐的學生,腐敗和不作為的校領導,隨大流的教師等,在片中將美國公立高中諷刺的一無是處,人們心目中教書育人的地方儼然成為藏污納垢和日后不良學生的聚集地。故事主人公坎貝爾是該高中一名普普通通的英語教師,他懦弱,世故,在家庭和事業(yè)的重壓下不得不選擇在學生和校長之間受盡夾板氣。上課學生在他的課堂黑板上畫出老二,而他卻不得不默默忍受。坎貝爾儼然一副普通的被社會磨盡棱角的中年藍領工人的形象,雖然不甘心于生活的壓迫,卻更缺乏反抗的勇氣。然而另一個名叫斯特里克蘭的老師卻改變了他尋常的人生軌跡。斯特里克蘭是學校里的歷史教師,他和坎貝爾形成鮮明對比,他嚴肅,威嚴,注重傳統(tǒng),無法無天的學生在他面前乖巧如鼠。他嚴厲鎮(zhèn)壓學校的紈绔公子們,也討厭學校的腐敗領導,更看不上無所作為,唯唯諾諾的同事。然而某一天,這兩個截然相反的人因為一件小事而引發(fā)了一場轟動全美的約架,也就是本片的主題。某天上課,斯特里克蘭因無法忍受上課學生無止盡的課堂搗亂而一怒之下用斧子砸碎了肇事者的課桌,于是兩人坐到校長辦公桌前,對此事做出闡述。學生無底線的惡作劇和老師們的怨言無法引起校領導的重視,老師砸碎課桌卻必須得做出解釋,而兩人也面臨一人被解雇的尷尬境地。這里也映射出美國社會的現(xiàn)狀,管教學生被認為阻礙學生自由天性的發(fā)展,而老師一時沖動之舉則有可能會因虐待學生罪名告上法庭。當然我們的主人公,懦弱的坎貝爾選擇了揭發(fā)斯特里克蘭,于是斯特里克蘭就和坎貝爾結(jié)下了梁子,并聲言下午3點放學學校停車場約架。于是坎貝爾為了避免這場被毆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這也是本片的高潮部分。最后二人在經(jīng)過一場酣暢淋漓的打架后,終于解決了矛盾,但兩人也各自丟了工作。然而坎貝爾在這件事中終于向狗血而沉重的現(xiàn)實開戰(zhàn),勇氣雖使他丟了工作,但也贏回了女兒和妻子的信任和愛,以及學生和同事的尊敬。
在美國,一直存在兩種傳統(tǒng),一種是以宣揚平等、博愛、自由的激進自由主義思潮,一種是宣揚有秩序的紀律、道德、傳統(tǒng)的保守主義自由思潮。美國自從冷戰(zhàn)勝利后,美式意識形態(tài)席卷全球,美國國內(nèi)也對自由主義精神過分宣揚,以至于在今日的美國形成了一種病態(tài)的政治正確,比如黑人說nigra就是種族歧視,必須說black American,LGBT也是政治正確,多元文化多元宗教也不容挑戰(zhàn),少數(shù)族裔權益被拔高到至高的地位,挑戰(zhàn)以上的政治正確甚至被看做是對建國原則和國父精神的違背。美國人在這種社會氛圍下壓抑的過了十多年,保守的傳統(tǒng)美國人,那些中西部農(nóng)場主,鐵銹地帶下層藍領工人敢怒不敢言,而特朗普這個異類的當選仿佛就像美國人民不堪忍受政治正確而對其所開的最大的玩笑。而美國人的憤怒也隨著特朗普的當選而爆發(fā),這種爆發(fā)甚至有部分演變成極端民粹主義思潮,反過來危害美國社會的健康。然而大多數(shù)美國人確實冷靜的,正如打拳架里的斯特里克蘭,他之所以選擇坎貝爾這個受氣包,就是為了讓他重新?lián)炱鹱饑溃瑫r以極端的方式向傳統(tǒng)腐朽的公共教育體制開戰(zhàn),以引起公眾的關注。美國人由于受夠了政治正確的束縛,雖然政治正確確實是正確的事物,反對歧視同性戀,尊重少數(shù)族裔,但是如果矯枉過正,任何正確的東西都會變成災難。而這些傳統(tǒng)美國人奮起反抗的就是這些矯枉過正的東西,他們想要打破陳規(guī),創(chuàng)造新思維,創(chuàng)造新的秩序。順便這里提一點,筆者認為,美國之所以強大,就在于這個社會源源不斷的進步和創(chuàng)新的活力,正如這些美國人,他們并不像世人想象的那樣多么在乎世界第一,政治正確,他們更關注身邊的公平、正義、和真正的平等,以及生活實實在在的改善。這些就是他們賴以維護的一切,并且他們從不缺乏用強力去維護重塑他的意愿和勇氣,而這也是美國精神的原動力,一個民族如果能時刻保持建國初期那種蓬勃向上的動力,敢于質(zhì)疑一切的勇氣,旺盛的好奇心,永不枯竭的探索欲望,那么這個民族一定會在某一天站上世界之巔,美國就是這樣一個民族,比如20世紀60年代嬰兒潮的一批人,用自己特立獨行的方式回擊那些已經(jīng)在二戰(zhàn)中所固定下來的價值觀,為國奉獻、吃苦耐勞等。而新的社會也在重新塑造定型,美國在經(jīng)歷70年代滯漲后也重新煥發(fā)活力,為80年代徹底擊垮蘇聯(lián),獨霸世界做了堅實的準備。
美國,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國度,借用國際關系領域某專家的一句話,一般來講,世界霸權國都是傾向于守成和維護現(xiàn)狀的,而美國卻樂意破壞現(xiàn)狀和重塑秩序,這也許與本民族內(nèi)部那奔流不息的自由奔放的牛仔之魂也有莫大的關系吧,就如打拳架里的坎貝爾和斯特里克蘭那場世紀大戰(zhàn),有啥事別BB,放學了場上見,拳頭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