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頻道》是由吳曉波執(zhí)導,吳曉波編劇,吳曉波等明星主演的脫口秀綜藝。
吳曉波頻道,是國內目前較大的互聯(lián)網(wǎng)財經社群,包括微信公眾訂閱號、財經類脫口秀視頻及音頻、書友會等具體互動形式,知名財經自媒體?! 鴥仁讬n財經脫口秀節(jié)目《吳曉波頻道》獨家落戶愛奇藝財經頻道,這檔由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先生傾力打造的自媒體節(jié)目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未播先火,博得任志強等財經人士的滿堂喝彩,成為眾多財經人士關注與期待的焦點。
《吳曉波頻道》于2014-05-07在愛奇藝視頻首播,制片國家/地區(qū)為中國大陸,單集時長30分鐘,語言對白普通話,最新狀態(tài)更新至2015-07。該綜藝評分8.0分,評分人數(shù)1328人。
縱觀吳曉波的作品履歷,他對中國企業(yè)的研究早就延伸到了2000年前的時間跨度。而他還為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著書立傳,更有被稱為”關于中國企業(yè)失敗的MBA式教案“的《大敗局》系列,常年熱銷?,F(xiàn)在還有許多知名企業(yè)邀他寫書,比如馬化騰??蓞抢蠋煵⒉粷M足于財經作家的身份,三年前又開始做自媒體:《吳曉波頻道》視頻節(jié)目與公眾號。
(處女座男人真是好怕怕......你感覺他們的行事邏輯就是“我做到極致,只因極致在那里”......)
相較于優(yōu)酷系的文化類名人脫口秀,在愛奇藝平臺播出的《吳曉波頻道》也是畫風清奇。有一個謎之人物的存在——巴九靈。
這個巴九靈是一個穿著綠色背帶褲,戴著綠帽子的青蛙......在初代時期只是一個套在手上的小偶,進化到今天成了人形尺寸的大偶。關鍵是膀大腰圓的巴九靈偏偏有一副又嗲又萌的妹妹聲調,每一集都要在吳老師的講述過程中插科打諢,末尾在一段如711便利店播放的輕快音樂中,用笨拙的爪爪摳開一臺Macbook Air,向吳老師進行微信網(wǎng)友的提問.....
剛開始看時真有種“什么鬼”的違和感覺,但看著看著才明白這個形象意味著吳老師吸引新一代受眾的決心。
吳曉波說,當他意識到移動端媒體越來越成為大家最重要的資訊渠道時,他開始起心動念要做個人的自媒體。而在2015年,他在自己的公眾號寫了一篇《去日本買個馬桶蓋》的文章,當日就獲得了一百萬的點擊量。在全國兩會期間,更讓克強總理三次被問及“為什么中國人要去日本買馬桶蓋”的問題,這一次網(wǎng)紅體驗讓他充分認識到了自媒體傳播的影響力。
在《吳曉波頻道》開播三周年之際,吳曉波談到了他的自媒體四個基本價值觀:認可商業(yè)之美;崇尚自我奮斗;樂于奉獻共享;反對屌絲文化。
圍繞著這四條核心,吳曉波的節(jié)目與公眾號又分別進行著針對性的內容服務。視頻節(jié)目做訪談與脫口秀;公眾號做小知識點和時事新聞點評。一切都以輕態(tài)和高頻次為主,可以說是將他常年累積的知識與思考“降維化”輸出。
在《吳曉波頻道》開篇的四集,吳曉波就分析了馬云爸爸在阿里系創(chuàng)業(yè)歷程中的幾大敗筆;而當小米手機銷量滑落,質疑之聲四起時,他又專辟一集充分解釋雷軍的理念。雖然他在節(jié)目中一直保持理性中立,但還是看得出他更偏愛那些為人質樸,又有專業(yè)技術能力的實干者。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他說吳敬璉的那一集。在那期節(jié)目的尾聲部分,他呼吁年輕人們學習吳老身上的“建構性人格”,與之相對的反面,則是“破壞性人格”。
他說,在時代發(fā)展與變革曲折漫長的歷程中,人們難免心生焦慮,于是會涌現(xiàn)兩類人,一種人將一切困境歸結于過去的錯誤,想要推倒重來,并且他們總會為自己的發(fā)聲而滿意,也容易在普羅大眾中得到呼應;而另一類更加理性,或是保守。他們將眼前的困難視為進步中要經歷的過程,他們更愿意從建設性的角度來提供方案。吳曉波認為,吳敬璉就是這樣的學者。
這種循循善誘,足以體現(xiàn)吳曉波面對年輕受眾的真誠和耐心。相較于許知遠對當今年輕人淺薄的批判,吳曉波的方式的確更有那么一絲慈父的味道。在節(jié)目中,他經常會邀請年輕創(chuàng)業(yè)者來分享他們的經歷與理念,也會分析探討最新的創(chuàng)業(yè)風口與特點。
《吳曉波頻道》目前為止在愛奇藝上的播放量達到了3.68億,而他在公眾號的付費會員也達到了四十萬。他的自媒體轉型創(chuàng)業(yè)是成功的,也著實地吸引粘著了年輕的受眾群體??淳昧斯?jié)目以后,你也會愛屋及烏地覺得巴久靈童鞋還是蠻可愛的......每一集站在吳老師身邊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的比劃也真是很辛苦的!
吳曉波曾說過,做記者會讓人產生一個錯覺,以為你與自己采訪的那些社會精英一般優(yōu)秀。但吳曉波個人,確實是一個實打實的創(chuàng)業(yè)者。
在《吳曉波頻道》里,擅長研究企業(yè)失敗案例的他,也專設一集講述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那些“大敗局”。
03年他離開體制內做的第一筆生意就是賣鉆石,還開了一個電子商務公司,結果虧得慘慘的。他得出的第一個經驗教訓就是:夢想一定要自己實現(xiàn);
接著他自己創(chuàng)辦的原創(chuàng)財經出版公司面臨轉型,于是他突然文藝了起來,在西湖邊開了間書店,因為有熟人關系還免去了房租成本。結果,兩年時間,投進200萬,顆粒無收;
他找人合辦財經刊物《藍獅子經理人》,投了600萬進去,結果沒多久就???;
在這兩次創(chuàng)業(yè)他得出的教訓就是:不能與趨勢為敵。
再后來,他又嘗試搞了一個小視頻項目,將財經的相關知識點做成短視頻,看了以后還以游戲的形式讓你做考題。投了2000萬進去,項目后來還是解散。因為知識付費的風口還未形成。
這些項目的累積虧損上億,所以吳老師的人生也是在血淋淋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中蹚過來的,并沒有開掛。他語重心長地告訴年輕創(chuàng)業(yè)者:短板理論永遠有效。
總而言之,這位六零后(憑良心講保養(yǎng)很不錯)的處女座大叔從不兜售雞湯,可他本身的經歷與實踐已然是一個勵志樣本。擁抱時代的趨勢,拒絕停留在舒適區(qū),在新的風口與領域積極開辟實驗場,也真誠地把自己因歲月累積下的智慧分享給你。無論是他創(chuàng)作的知識產品,還是他在做的嘗試,都足以給你啟示。
Copyright ? 2020-2025 www.shangyouth.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