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赢家彩票邀请码,万象城娱乐awc777,金博宝188,大发彩票地址,ag线上平台,快三注册,ku娱乐官网登录

首頁電視劇天使在美國評分8.6分

天使在美國

導演:邁克·尼科爾斯 編?。?/span>托尼·庫什納 

主演:阿爾·帕西諾,梅麗爾更多

年份:2003 類型:劇情  

地區(qū):美國 

狀態(tài):6集全集數(shù):6

《天使在美國》劇情介紹

《天使在美國》是由邁克·尼科爾斯執(zhí)導,托尼·庫什納編劇,阿爾·帕西諾,梅麗爾·斯特里普,艾瑪?shù)让餍侵餮莸膭∏?電視劇。

《天使在美國》是一部由托尼·庫什納創(chuàng)作的戲劇作品,于1991年首次上演。劇本以1980年代中期的紐約為背景,通過多個角色的故事交織,探討了宗教、政治、性別和人類關系等主題。劇中的主要角色包括路易·愛恩森、普萊爾·沃爾特、喬·皮特、哈珀·皮特、羅伊·科恩和伯利茲等。他們每個人都面臨著自己的困境和挑戰(zhàn),同時也受到了艾滋病和社會變革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劇中的天使形象是一個重要的象征,代表著希望、拯救和改變。天使在劇中與普萊爾交流,傳達了一些信息和命令,引發(fā)了一系列的事件和沖突?!短焓乖诿绹芬云渖羁痰闹黝}、復雜的角色和富有想象力的舞臺效果而聞名。它通過對話、獨白和幻想場景等手法,探索了人類的內(nèi)心世界和社會的復雜性。劇本中的對白精彩而富有戲劇性,展現(xiàn)了作者的才華和洞察力。這部戲劇對當時的社會和政治氛圍進行了深入的觀察和批判,同時也關注了個人的情感和成長。它揭示了人類在面對困境和挑戰(zhàn)時的反應和選擇,以及他們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和接納。《天使在美國》不僅在戲劇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和贊譽,也對社會和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它被認為是一部具有時代意義和思想深度的經(jīng)典作品,引發(fā)了人們對宗教、政治和性別等問題的深思和討論。

《天使在美國》別名:美國天使,于2003-12-07在首播,制片國家/地區(qū)為美國,單集時長60分鐘,總集數(shù)6集,語言對白英語,最新狀態(tài)6集全。該電視劇評分8.6分,評分人數(shù)4133人。

《天使在美國》演員表

  • 梅麗爾·斯特里普

    職業(yè): 演員

     

  • 阿爾·帕西諾

    職業(yè): 演員,編劇,導演,制片

     

  • 杰弗里·懷特

    職業(yè): 演員、制作人

     

  • 艾瑪·湯普森

    職業(yè): 演員,編劇

     

  • 詹姆斯·克倫威爾

    職業(yè): 演員

     

  • 賈斯汀·柯克

    職業(yè): 演員

     

  • 本·申克曼

    職業(yè): 演員

     

  • 帕特里克·威爾森

    職業(yè): 演員

     

  • 本·申克曼

    職業(yè): 演員

     

  • 瑪麗-露易絲·帕克

    職業(yè): 演員

     

《天使在美國》評論

同類型電視劇

《天使在美國》影評

88有用

《天使在美國》看·劇·本(第一部)

配圖版: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c03f3e0102vbit.html

孤陋寡聞第一次知道有這么個戲是在那部著名的National Theatre: 50 Years on Stage里,短短幾分鐘的片段不僅讓我記住了Andrew Scott,也讓我對這部神秘的Angels in America念念不忘。后知后覺有一部不在舞臺勝似戲劇的迷你劇存在,感謝導演的忠實,魔幻了現(xiàn)實。念念不忘,必成魔障。再高的還原度也不如廬山真面目,現(xiàn)實的魔幻,藥不能停。

第一部 千禧年近了

卷首引用了美國詩人斯坦利·庫尼茨(Stanley Kunitz)的《樹的試驗》(The Testing-Tree,1971)中的一句:
In a murderous time
the heart breaks and breaks
and lives by breaking.

第一幕 壞消息
(1985.10-11)

第一場

人物
伊西多·切梅爾維茨拉比(Rabbi Isidor Chemelwitz):猶太正教教士,東歐口音,由扮演漢娜·波特·皮特(Hannah Porter Pitt)的演員飾。
路易斯·艾倫森(Louis Ironson):聯(lián)邦第二巡回上訴法院的文字處理員,昵稱路(Lou)。
普萊爾·華爾特(Prior Walter):路易斯的男友,靠著一小筆信托基金勉強維生,偶爾也幫俱樂部做設計或外燴,賺取外快,生活并不寬裕,但極有格調(diào)。

舞臺提示
10月的最后幾天。切梅爾維茨拉比獨自站在舞臺上,身旁有一個小棺材。那是一個粗糙的松木棺,頭尾各有一個木栓,將棺蓋固定。棺蓋上罩著一塊繡有猶太教標志大衛(wèi)星(Star of David)的祈禱用方巾,前頭則燃著一支猶太教悼念儀式上用的長明燈(yahrzeit candle)。

鏡頭從葬禮開始,梅麗爾·“OMG”·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反串飾演的老拉比顫顫巍巍地說出了全劇第一段也是很長一段臺詞,溫和、堅定又不失幽默,配上早期猶太移民漂洋過海的黑白紀錄片兒片段,使這段詩意含蓄的驕傲兼吐槽更易于理解:
...She was not a person but a whole kind of person, the ones who crossed the ocean, who brought with us to America the villages of Russia and Lithuania-and how we struggled, and how we fought, for the family, for the Jewish home, so that you would not grow up here, in this strange place, in the melting pot where nothing melted. Descendants of this immigrant woman, you do not grow up in America, you and your children and their children with the goyische names. You do not live in America. No such place exists. Your clay is the clay of some Litvak shtetl, your air the air of the steppes-because she carried the old world on her back across the ocean, in a boat, and she put it down on Grand Concourse Avenue, or in Flatbush, and she worked that earth into your bones, and you pass it to your children, this ancient, ancient culture and home.
You can never make that crossing that she made, for such Great Voyages in this world do not any more exist. But every day of your lives the miles that voyage between that place and this one you cross. Every day. You understand me? In you that journey is.

鏡頭隨著老拉比的悼詞掃過出席葬禮的人,被點到名字,或被觸到G點,有凝重,沒有悲傷,有懷念,更有笑顏。最后,聚焦在與其他人拉開一定距離,獨自成雙的兩個人身上。你一眼就能看出,他們之間,有愛。

第二場

人物
羅伊·科恩(Roy M. Cohn):成功的紐約律師,私底下也是一名權力掮客。
約瑟夫·波特·皮特(Joseph Porter Pitt):第二巡回上訴法院法官西奧多·威爾遜(Theodore Wilson)的書記長,昵稱喬(Joe)。

舞臺提示
當日。羅伊和喬在在羅伊的辦公室里。羅伊坐在一個豪華的大書桌前,書桌上別無他物,只有一套非常復雜的多功能電話機,上面一排排的按鈕不斷閃動,發(fā)出嗶嗶的響聲,吵雜的音樂聲和羅伊的談話聲交織成一片。喬就坐在那兒等。羅伊辦事時精力充沛,急躁過人,情緒非常奔放:他有時比手畫腳,有時高聲吼叫,時而甜言蜜語,時而喃喃低語,把弄電話機、話筒和按鈕的技巧幾乎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阿爾·帕西諾(Al Pacino)飾演角色的人物原型羅伊·馬庫斯·科恩(Roy Marcus Cohn),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政壇盛行一時的極右派麥卡錫主義的一名遺老。他在劇中的所作所為,比如在羅森堡夫婦間諜案的審判中非法和考夫曼法官所舉行的會議,都有史可查。

羅伊一出場就開啟叨B叨模式,帕特里克·威爾遜(Patrick Wilson)飾演的喬則正襟危坐,略顯局促,欲言又止。這樣的場面,幾乎就是羅伊和喬會面的標準模式,哪怕未來前者躺在病床上虛弱不堪,后者依然擺脫不掉這份無形的壓力。也難怪,透過沒什么連貫性的臺詞,不容分說的強勢氣息已經(jīng)從羅伊身上散發(fā)出來,在他手里,玩弄權勢、關系如同虐待電話鍵一樣輕而易舉。然而喬似乎還沒有意識到和這樣的人走得太近是危險的,所以這個摩門教徒還在堅持自己那點兒微不足道的原則要求羅伊不要張口閉口f*ck上帝。

像是冥冥之中戳到喬的痛楚,羅伊提到一出音樂劇《一籠傻鳥》(La Cage aux Folles,1983),并以百老匯歷史最佳之名向喬力薦。這是一部同性戀題材的歡脫喜劇,喬怕是不明就里,但羅伊對待同志問題的態(tài)度在此已經(jīng)埋下伏筆。在他眼里,戲中因善意、寬容而最終和解的假鳳虛凰們,大概真的就是一籠傻鳥吧?只是眼下他還不知道,面前的喬內(nèi)心有多大的困擾糾結,日益作繭自縛。

本場插入了劇本中沒有的一段:奶奶的葬禮后,本·申克曼(Ben Shenkman)飾演的路易斯在教堂外告訴家人他會自己坐公交車去墓地,說完便和愛人一起走了。自始至終,賈斯汀·柯克(Justin Kirk)飾演的普萊爾沒有一句話,只是默默地站在路口抽著煙等待,當二人走過轉(zhuǎn)角,他微微回頭確定路易斯的家人不會看到,才將右手輕輕搭在了愛人的肩頭。至此,同志愛人的兩番出場,幾乎都沒有開口,僅靠表情和肢體語言,便默契與愛意畢現(xiàn)。

第三場

人物
哈珀·阿瑪?shù)佟てぬ兀℉arper Amaty Pitt):喬的妻子,患有廣場恐懼癥,對“安定”輕微上癮。
謊先生(Mr. Lies):出現(xiàn)在哈珀幻覺中的朋友,他是個旅游代理人,但穿著和談吐像個爵士音樂家。他的上衣翻領上總是別著一個徽章,上刻著“IOTA”(The International Order of Travel Agents,旅游代理國際預訂)。由扮演伯利茲(Belize)的演員飾。
喬。

舞臺提示
當天稍晚。哈珀獨自一人在家。她面對著觀眾,一如往常地一面聽著收音機,一面自言自語。

舌頭上兩粒藍色的藥片兒,蓬頭垢面,毛手毛腳,一時難以將瑪麗-露易絲·帕克(Mary-Louise Parker)的形象與筆管條直、衣冠楚楚的喬的妻子畫等號,鮮明的反差也暗示了二人婚姻關系的背離。劇本中哈珀的第一段臺詞被省略了真是可惜,這段應是她從收音機里獲得的信息乍聽之下似是囈語,卻道破了對新紀元降臨前彌散的末世癌的預言:
...the fussy vegetable preference for visible light, its rejection of darker rays and emanations. Danger from without. It's a kind of gift, from God, the crowning touch to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guardian angels, hands linked, make a spherical net, a blue-green nesting orb, a shell of safety for life itself. But everywhere, things are collapsing, lies surfacing, systems of defense giving way.... This is why, Joe, this is why I shouldn't be left alone.

人世的癥狀,哈珀并不關心,她的癌,始終是對被喬放逐的恐懼。這對沒有愛的夫妻,結合是因為喬試圖借挽救一個女神經(jīng)來掰直自己,但是一個不能面對和承認自己性向的人編織的防護網(wǎng)怎么靠得?。克远嗣允г跊]有光合作用的漆黑曠野,為了呼吸,哈珀更深地躲進她的幻想世界;喬則蜷縮在兩側(cè)各有一扇門的柜子里,門是虛掩著的,但他不知道。

第四場

人物
路易斯。
普萊爾。

舞臺提示
當天。路易斯和普萊爾穿著精心縫制的喪服,坐在停尸間外的椅子上交談。莎拉·艾倫森(Sarah Ironson)的葬禮剛結束,路易斯正準備要前往墓地。

本場就是AS在NT 50周年慶典上演出的片段,劇中將場景搬到了公交車站附近的長椅上?,F(xiàn)在回過頭去對比著看,才發(fā)現(xiàn)兩個版本的氣質(zhì)差異還蠻大的,舞臺片段更intense,AS像是一只受傷的刺猬;迷你劇則偏soft,普萊爾更像是一頭……母鹿。此前的出場片刻,普萊爾總是一臉笑意地望著路易斯,如沐陽光。而在這場注定拉開了悲劇序幕的對話里,“太陽”自我、懦弱、矛盾的性格在現(xiàn)實的重擊下全面地露出端倪,同志愛人關系的走向昭然若揭。

鏡頭中秋日的絢爛與死亡的陰影強烈對比,路易斯的身影漸行漸遠,他承諾去去就來,但普萊爾已經(jīng)預感到,過去將被埋葬,永遠不會回來了。
-Then I'll come home.
-Le chat, elle ne reviendra jamais, jamais... (The cat, she will never, never return...)
至此,對被拋棄的恐懼成為比艾滋病更令普萊爾膽寒的癌,為他與同命相連的哈珀在幻覺中相遇埋下了伏筆。

第五場

人物
哈珀。
喬。
路易斯。
切梅爾維茨拉比。

舞臺提示
當日稍晚。舞臺分為兩景:喬和哈珀在家;路易斯和切梅爾維茨拉比在墓地,小棺材放在一旁。

本劇設定的背景是80年代的紐約,氣數(shù)將盡的羅伊的存在猶如一個似曾相識的陰影,提醒著里根政府的保守主義復辟。身為摩門教徒和共和黨員的喬無疑是“傳統(tǒng)”和“保守”的完美新代言,自然成了陰影意欲附著的傀儡。當他在妻子面前鼓吹里根重塑了美國時,哈珀的囈語再次一針見血:“But it still seems that way. More now than before.”

路易斯帶著預支的負罪感向老拉懺悔,得到的卻是無情的神回復:“Catholics believe in forgiveness. Jews believe in Guilt.”現(xiàn)在想想,越往后越覺得路易斯像一個愛強詞奪理的孩子,任性又脆弱。身患絕癥命不久矣的不是他,撲在病人懷里哭著求安慰的卻是他;飽受病痛折磨生不如死的不是他,大呼小叫再也受不了了的卻是他;不能共患難遺棄愛人另覓新歡的是他,用欲望自醉用暴力自罰是為舊情難忘的也是他……一個負心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齒還要使人痛入骨髓,致人癌癥。

無論是猶太人、同性戀的身份,還是左派自由主義的觀點,路易斯看起來都是那個與作者本人較為接近的角色。所幸的是,劇中這個猶太教“叛逆”以自由、進步為名的自私、逃避,也是作者揶揄、反思的對象:
Americans pay high prices for maintaining the myth of the Individual: We have no system of universal health care, we don't educate our children, we can't pass sane gun control laws, we elect presidents like Reagan, we hate and fear inevitable processes like aging and death.... Anyone interested in exploring alternatives to Individualism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it serves, Capitalism, has to be willing to ask hard questions about the ego, both as abstraction and as exemplified in oneself.(見劇本后記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

本場彩蛋:在墓地外等車的四位拉比,坐在梅姨右手的就是本劇作者托尼·庫什納(Tony Kushner),在他右手的則是童書作家、插畫家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

第六場

人物
路易斯。
喬。

舞臺提示
11月的第一個星期。布魯克林聯(lián)邦上訴法院辦公室的男廁所內(nèi),路易斯在洗手臺前哭泣,喬入場。

本場是路易斯和喬的邂逅,準確地說是路易斯對喬的各種調(diào)戲——你男朋友病得快死了,你就開始找備胎調(diào)情了喂!不過純良糾結男這場真是顏值爆表啊,瞬間反應的各種小表情也呆萌呆萌的,最后那撇羞澀的微笑,開自心底被路易斯種下的啟蒙之花。

第七場

人物
普萊爾。
哈珀。
聲音(The voice):天使的聲音。

舞臺提示
一周后。兩個夢境混合在一起。普萊爾在夢中,坐在一張豪華的梳妝臺前上粉底;哈珀則在服藥后產(chǎn)生幻覺。她偶爾會如此。這次,似乎是普萊爾出現(xiàn)在哈珀的幻覺中,但又像是哈珀出現(xiàn)在普萊爾的夢境中。

兩片兒,倒回去一片兒,又拿出來,放進嘴里,再掰半片兒;兩粒,一把,又一把,就著藥水吞下去。哈珀心滿意足地窩進沙發(fā),眼皮漸漸發(fā)沉;普萊爾平躺在沙發(fā)上,手里的《谷克多傳記》(Cocteau: A Biography)慢慢滑落胸口——夢境的布景就是在模仿法國詩人讓·谷克多(Jean Cocteau)導演的電影《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1946)。兩個藥罐子的夢幻相遇在劇中就是這樣開場的,華麗,荒誕,傷感,自尊,初看時第一次流下眼淚就在這里。
-My heart is pumping polluted blood. I feel dirty.
-Deep inside you, there's a part of you, the most inner part, entirely free of disease.

普萊爾在夢中異裝cos的是電影/音樂劇《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1950)的女主人公諾爾瑪·德斯蒙德(Norma Desmond),一個沉溺于昔日風光歲月的過氣演員。這無疑是普萊爾患病后悲慘心境的寫照,似乎也預示著不祥的結局——不,天使遞下來一支羽毛筆,握住它,你有改寫命運的權利。

第八場

人物
哈珀。
喬。
路易斯。
普萊爾。

舞臺提示
當晚,舞臺上分成左右兩景。哈珀和喬在家里,普萊爾和路易斯在床上。

-Are you a homo?
-NO. I'm not.
哈珀從廚房追到臥室,又追到玄關堵住大門,終于聽到一個這房間里沒人相信的回答。每當觸及問題的實質(zhì),喬就變臉般抹去謙謙君子的偽裝,露出自衛(wèi)的獠牙,卻越發(fā)顯出他的恐懼:
All I will say is that I am a very good man who has worked very hard to become good and you want to destroy that. You want to destroy me, but I am not going to let you do that.

-Tell me some more about justice.
-You are not about to die.
撫摸,親吻,普萊爾像溫柔的母親安慰著被嚇壞的孩子。路易斯充耳不聞地大談正義的哲學,仿佛沒有任何“癌”擋在他們中間,這就是他所謂的handling:
-You love me. What if I walked out on this? Would you hate me forever?
-...it seems to me that it lets you off scot-free. No judgment, no guilt or responsibility. For anyone. It was an editorial "you."(本場在迷你劇中被省略的臺詞之一)

兩個謊言。而隱藏在謊言背后的,就是真相。

第九場

人物
亨利(Henry):羅伊的醫(yī)生,由扮演漢娜的演員飾。
羅伊。

舞臺提示
11月的第三個禮拜。羅伊和他的醫(yī)生亨利,在亨利的辦公室里。

很遺憾,劇中沒有讓萬能的梅姨分身亨利,飾演醫(yī)生的是詹姆斯·克倫威爾(James Cromwell)。本場,羅伊發(fā)表了他臭名昭著的“直男癌宣言”:
I have sex with men. But unlike nearly every other man of whom this is true, I bring the guy I'm screwing to the White House and President Reagan smiles at us and shakes his hand. Because what I am is defined entirely by who I am. Roy Cohn is not a homosexual. Roy Cohn is a heterosexual man, Henry, who fucks around with guys.... AIDS is what homosexuals have. I have liver cancer.

歷史上真實的羅伊·科恩也是一個深柜,同樣也是死于艾滋病,只不過是在1986年8月,而非劇中的2月。有趣兒的是,羅伊還在作者的另一個劇本《G.大衛(wèi)·沙因在地獄》(G. David Schine in Hell)中出現(xiàn)過,并與他傳說中的基友沙因在地獄中。

第一幕最后,醫(yī)生提到當時的一種抗艾新藥,也就是大名鼎鼎的AZT,但必須向位于馬里蘭州貝塞斯達(Bethesda)的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提出申請,再排上兩年的隊才可能拿到。在所有壞消息里,這算得上一個希望;在所有希望里,這相當于絕望。但是在圣經(jīng)里,耶路撒冷城中有一個畢士大池(Pool of Bethesda),池水被天使攪動后,可以治愈第一個下水之人的一切疾病……

第二幕 人為環(huán)境
(1985.12-1986.1)

第一場

人物
普萊爾。
路易斯。

舞臺提示
12月第三個星期的一個晚上,普萊爾獨自倒在他臥房的地上,他的病情更嚴重了。

Enough.

第二場

人物
哈珀。
喬。

舞臺提示
當晚。哈珀獨自坐在家里,室內(nèi)沒有開燈,觀眾幾乎看不見她。喬入場,但沒有開燈。

這是皮特夫婦難得的溫情時刻,可是盡管言語動聽,眼淚真誠,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試圖交流或化解,秘密依舊被厚厚的外殼包裹在無法觸及的地方,放不下,打不開?!堆鸥髋c天使摔跤》(Jacob Wrestling with the Angel)是喬打不贏的噩夢。雅各的名字意為“抓住”,在與天使搏斗后,他被神賜名以色列,意即“與神搏斗”,而他的后代就是以色列人。名字的改變,意味著從物質(zhì)中獲得了解放,進入了靈性的境界;喬篤定人不勝天,因而不能也不會做出這樣的“改變”。他的最大努力就是從鹽湖城逃到紐約,以為可以擺脫過去的陰影,治愈“癌癥”,洗刷“罪惡”,其實從來就沒有走出過那片沙漠?,F(xiàn)在,他所能做的就是祈禱上帝“to crush me, break me up into little pieces and start all over again”。

鏡頭推進特寫的那幅《雅各與天使摔跤》,是法國畫家亞歷山大·路易·勒盧瓦爾(Alexander Louis Leloir)的版本。這般神跡,日后會在普萊爾身上再現(xiàn),并且——也是最重要的——取得勝利。這是普萊爾(們)與喬(們)的根本區(qū)別,也是令路易斯最終重新做出選擇的原因。

第三場

人物
艾米莉(Emily):護士,由扮演天使的演員飾。
路易斯。

舞臺提示
第二天凌晨1點。醫(yī)院。路易斯和護士艾米莉坐在普萊爾的病房外。

出現(xiàn)在鏡頭里的是病房內(nèi)的場景,昏睡的普萊爾,忙前忙后的護士,叨B叨的路易斯。當鏡頭隨著按捺不住的不告而別推到走廊上,我肯定聽到了什么東西斷裂的聲音。

第四場

人物
喬。
羅伊。
公園里的男人(The man in the park):由扮演普萊爾的演員飾。
路易斯。

舞臺提示
一小時后。舞臺上分為兩景:喬和羅伊在一家高級的(異性戀)酒吧里;路易斯和一陌生男子在中央公園里一條隱秘的小徑上。喬和羅伊坐在燈光明亮的吧臺前,喬面前有一盤食物,但他并沒有動口,羅伊偶爾伸手過來叉一小塊喬的食物去吃。羅伊酒喝得很兇,喬則一滴也沒沾。路易斯和陌生男子彼此互換眼色,時而表現(xiàn)興趣,時而故作冷淡。

約瑟夫·雷蒙德·麥卡錫(Joseph Raymond McCarthy),律師、參議員,五十年代初anti-G白色恐怖的制造者;約翰·埃德加·胡佛(J. Edgar Hoover),律師、犯罪學家,曾任FBI局長,仇視左派;沃爾特·溫切爾(Walter Winchell),記者、劇評家、電臺主持人,麥卡錫的支持者。這三位“父親”,是羅伊懷念的風云時代?,F(xiàn)在,他想在蠟燭燃盡前燒上最后一炷香——可是,沒有一位稱職的父親會告訴孩子愛和責任是trap。哦喬,你那雕塑般凝結的崇拜和懷疑,好看得令我作嘔。

與此同時,酒吧窗外的公園里,路易斯和陌生男子上演著短暫且并不成功的SM——不用擔心他遇到大灰狼,他甚至并不在乎自己會不會被感染,會不會被侵害。他懼怕的是籠罩在無常生命周圍的那些黑色氣旋,它們會trap他的自由,阻礙他的進化。

第五場

人物
普萊爾。
伯利茲(Belize):普萊爾的前任男友,曾是夜總會的扮裝皇后(drag queen),現(xiàn)在則是專業(yè)護士(registered nurse)。他本名叫做諾曼·阿里亞加(Norman Arriaga),伯利茲是作秀(drag show)時用的花名(drag name),后來變成他的綽號。
聲音。

舞臺提示
三天后,醫(yī)院。普萊爾和伯利茲在普萊爾的病房里。普萊爾病況很嚴重,但略有好轉(zhuǎn)。伯利茲剛到。

-Miss Thing.(八九十年代流行的對有魅力的同志的戲謔稱呼)
-Ma cherie bichette. (My dear little doe.)
-Stella.
-Stella for star.
在《欲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式的對白中,白蘭奇和斯蒂拉姐妹重逢——劇本中我最喜歡的角色終于登場了。扮演伯利茲的杰弗里·賴特(Jeffrey Wright)在1993年還參演過舞臺劇版《天使在美國》,演的自然也是伯利茲。此外,路易斯的扮演者申克曼曾在1993年的非正式舞臺演出中飾演羅伊,目前還未出場的摩門教母親(The Mormon Mother)的扮演者羅賓·薇格特(Robin Weigert)在2010年的舞臺劇中演過(美國)天使。

如果說艾瑪·湯普森(Emma Thompson)扮演的天使代表的是保守、阻力,那么,賴特的“白衣天使”無論從職業(yè)到人格,都代表著守護、助力。他在普萊爾、路易斯和羅伊此后的命運中起到了不同然而重要的作用。他不是無限寬容的濫好人,相反,補刀的功力可是一流的,但是這個黑人、同志、異裝癖身上自有一股安之若素,十分地灑脫。

王爾德說,“被永遠活動著的生命幻象所欺騙的人們,都是在監(jiān)獄外的”,“只有不動的我們,才能‘看’和‘知’”。我以為在一定意義上,疾病也是一場牢獄,“把人變成石頭”,也使人有機會“恰如其分地觀照人和物”?,F(xiàn)身吧,let the Work begins。

第六場

人物
馬丁·赫勒(Martin Heller):里根政府司法部的公關人員,由扮演哈珀的演員飾。
喬。
羅伊。

舞臺提示
1月的第二個禮拜。馬丁、羅伊和喬在曼哈頓一間格調(diào)很高的餐廳里。

身體和事業(yè)的雙重受創(chuàng),使羅伊沒有耐心再和喬玩兒過家家。魔鬼的詭辯,兇相畢露,卻不堪一擊:
How do you think a handful of Bolsheviks turned St. Petersburg into Leningrad in one afternoon? Comrades. Who do for each other. Marx and Engels. Lenin and Trotsky. Josef Stalin and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Their little rules. Because I know no rules. Because I don't see the Law as a dead and arbitrary collection of antiquated dictums, thou shall, thou shalt not, because, because I know the Law's a pliable, breathing, sweating…organ...
Without the light of the sun, Joe, these cases, and the fancy lawyers who represent them, will wither and die. A well-placed friend, someone in the Justice Department, say, can turn off the sun. Cast a deep shadow on my behalf. Make them shiver in the cold. If they overstep. They would fear that.
——任他天花亂墜,唾沫橫飛,軟硬兼施,喬自風情不解,冥頑不靈,巋然不動。

第七場

人物
路易斯。
喬。

舞臺提示
當天下午,在布魯克林司法廳外的花崗巖石階上。天氣晴朗但寒冷。有一臺餐車在那里販賣熱狗。路易斯穿著一件寒酸的外套坐在階梯上,若有所思地啃著一條熱狗。喬手拿著三條熱狗和一罐可樂入場。

兩個在很多時候讓我覺得是有性格缺陷的人,在另一些時候,如處子般純潔,難過、苦惱得那么無辜,令人心痛。路易斯因為思念和愧疚,吃不下睡不著;喬在內(nèi)心和外界的多重壓力下,大禮拜天跑去上班。不能自已的慌亂、迷惘中,兩個大男人真的變成了孩子。不熟知彼此過去而產(chǎn)生的安全感模糊了觀念的對立,偽裝成吸引力,將兩顆心試探、擾亂:
-...Nowadays. No connections. No responsibilities. All of us...falling through the cracks that separate what we owe to ourselves and...and what we owe to love.(在迷你劇中被省略)
-You just.... Whatever you feel like saying or doing, you don't care, you just...do it.
-DO what?
-It. Whatever. Whatever it is you want to do.
-Are you trying to tell me something?
(舞臺提示:沉默了一下,兩人帶著性暗示的眼神,彼此對望了一會兒。喬轉(zhuǎn)過頭去。)
-NO, I'm just observing that you...
-Impulsive.
-Yes, I mean it must be scary, you...
-Land of the free. Home of the brave. Call me irresponsible.
-It's kind of terrifying.
-Yeah, well, freedom is. Heartless, too.
-Oh you're not heartless.
-You don't know.

自由國土,勇士的家鄉(xiāng),偉大和可怕的故事俯拾皆是,Song of Myself的后代,因為年輕而敢于不計后果。這誘惑令喬驚慌——沒有了正義的約束(與羅伊沆瀣一氣?)、愛的套牢(做欲望的奴仆?),完全的自由會是他的滅頂之災:
...what a thing it would be...if overnight everything you owe anything to, justice, or love, had really gone away. Free. It would be...heartless terror. Yes. Terrible, and... Very great. To shed your skin, every old skin, one by one and then walk away, unencumbered, into the morning.

路易斯擠對里根家族那句“Well darling he never sucked my cock but...”是在模仿美國女演員塔盧拉·班克赫德(Tallulah Bankhead)對好事者向她打聽她的一位好友是否同性戀的回答。本場結束前路易斯還有一段自嘲被省略了,剛才他對里根的諷刺,全部反射回自己身上,其實他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才受著良心的譴責:
Maybe the court won't convene. Ever again. Maybe we are free. To do whatever. Children of the new morning, criminal minds. Selfish and greedy and loveless and blind. Reagan's children. You're scared. So am I. Everybody is in the land of the free. God help us all.

第八場

人物
喬。
漢娜·波特·皮特(Hannah Porter Pitt):喬的母親,目前住在鹽湖城,靠亡夫的陸軍退伍金度日。

舞臺提示
當天深夜。喬在電話亭打電話給鹽湖城的母親。

上一場,喬說他can't be this anymore,他need a change。起先,我以為這不過是又一次糾結,但是當他深更半夜站在紐約“那個”中央公園的電話亭旁給遠在家鄉(xiāng)的母親打電話——come out, literally。

電話那頭的梅姨,強作鎮(zhèn)定地念著兒子喝酒的罪過,真是一點兒也不令人意外的喬的母親的反應。此時,不僅是喬,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一個傳統(tǒng)的摩門教徒母親,有著比她的兒子大得多的心。

第九場

人物
哈珀。
喬。
普萊爾。
路易斯。
謊先生。

舞臺提示
第二天清晨。舞臺上分為兩景:哈珀和喬在家中;路易斯和普萊爾在普萊爾的病房中。喬和路易斯剛剛?cè)雸?。這一場語速要快,氣氛非?;鸨?,臺詞重疊沒有關系。對話過程可能有些混亂,但結尾必須有條不紊。

鏡頭在兩廂間不斷切換,溫度持續(xù)飆升,高潮迭起,非常精彩??上攵尸F(xiàn)在舞臺上,此起彼伏,交相輝映,會有多悲壯。

I'm leaving. I already have.
I need some privacy.
I won't be judged by you. This isn't a crime, just-the inevitable consequence of people who run out of-whose limitations...
YOU can love someone and fail them. You can love someone and not be able to...
I have to find some way to save myself.

I'm not going to leave you.
This is the truth. I knew this when I married you. I've known this I guess for as long as I've known anything, but... I don't know, I thought maybe that with enough effort and will I could change myself...but I can't...
I'm the man with the knives.

“里根的孩子”以“自由”之名重新定義了愛的含義,“雅各”在“癌欲”面前失去了陣地。他們終于不顧一切地抒發(fā),剖白,辯解:我,我的眼里只有我,我自己。

This man's heart is deficient. He loves, but his love is worth nothing.

YOU were going to save me, but the whole time you were spinning a lie.

砰砰,兩道煙花躥升綻放,灑落遍地惆悵。傷害已經(jīng)造成,收回你廉價的“對不起”。

第十場

人物
漢娜。
教會姐妹艾拉·查普特(Sister Ella Chapter):鹽湖城的一個房地產(chǎn)銷售員,由扮演天使的演員飾。

舞臺提示
當天黃昏。漢娜和教會姐妹——房地產(chǎn)銷售員艾拉·查普特,在漢娜鹽湖城的家中。

本場講的是漢娜和教友商量賣房事宜,在迷你劇中沒有體現(xiàn)。艾拉是一個比漢娜更為保守的教徒,她極力勸說漢娜留在鹽湖城,但漢娜心意已決。這次以挽救兒子為名義的晚年出走,沒有扭轉(zhuǎn)喬,卻將漢娜的一切陳舊丟進了沙漠,最終改變了她的人生體認。

整個第二幕都在“打破”,所謂不破不立,當熟悉的關系不復,習慣的環(huán)境終結,靈魂要么選擇委身于黑暗的虛空,要么決定尋找新的出口。

第三幕 恍惚間,黎明前
(1986.1)

第一場

人物
普萊爾。
普萊爾1(Prior 1):普萊爾祖先的鬼魂,由扮演喬的演員飾。他是個13世紀的農(nóng)夫,個性悲觀但為人坦率,帶著英格蘭東北部約克郡喉音的腔調(diào)。
普萊爾2(Prior 2):普萊爾祖先的鬼魂,由扮演羅伊的演員飾。他是個17世紀的倫敦人,老成而世故,帶著英國上流社會的口音。

舞臺提示
第二幕結束的三天后。深夜。舞臺全景。普萊爾在自己公寓的床上做著噩夢。他驚醒,坐起身來,把床頭燈打開,看看鐘。一個穿著13世紀英國地主服裝的人,正坐在床附近的桌子邊。

普萊爾是愛爾蘭后裔,第二幕第三場,路易斯曾告訴艾米莉護士,普萊爾·沃爾特是一個古老家族里的古老名字,這個家族出過很多普萊爾·沃爾特。鑒于這種設定,不找兩個正宗口音怎么顯得出HBO的高大上呢……所以,劇中的普萊爾1是邁克爾·剛本(Michael Gambon),普萊爾2則是西蒙·卡洛(Simon Callow)。普萊爾1是家族里第5個普萊爾,普萊爾2是第17個,普萊爾則是第34個。

本場可以說是正式進入了“千禧年”(Millennium)的主題。人類的進步誘惑上帝出走,天使指定先知,傳諭人間停止腳步,迎接上帝的再臨。

第二場

人物
路易斯。
伯利茲。
普萊爾。
艾米莉。

舞臺提示
第二天。舞臺上分為兩景:路易斯和伯利茲在咖啡店里;普萊爾和護士艾米莉在醫(yī)院的門診部,他正在為他注射噴他脒點滴。

——當然,艾米莉不只給普萊爾輸液,還要做全身檢查,你懂的。不過,雖然有全裸鏡頭,氣氛卻是緊張(普萊爾)中透著安詳(護士),有一種嚴肅的神圣感。裝上翅膀,艾瑪阿姨是猙獰搞怪的小惡魔;穿上白大褂兒,她是自帶光環(huán)的圣母。普萊爾戲謔“藥學的奇跡”時說“Lazarus breathes again”,指的是圣經(jīng)中耶穌讓已死的拉撒路復活了的神跡。但在作者筆下更常發(fā)生的是,象征著神力的醫(yī)生總是在宣布無能為力(亨利對羅伊:I haven't got a damn thing for you;牙醫(yī)對普萊爾:Yuck!),代表著人力的護士則一路“送佛送到西”(除了艾米莉外,再如伯利茲對羅伊的“臨終關懷”,對普萊爾的不離不棄)——神的退場,人的自救,或者是我想多了,作者只是有護士情結……

那邊廂,路易斯看上去憔悴了很多,胡子拉碴,盡管仍然喋喋不休,甚至比以往說得更多,卻越發(fā)顯得精神不振,似強弩之末。坐在對面的伯利茲,很明顯在忍耐,而且忍很久了,可是路易斯并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與外表的變化同步,他關于民主、自由、種族的最新演講也各種矛盾,不知所云。尤其當話題觸及種族問題時,幼稚,虛弱——伯利茲一飛鏢就把果凍戳穿。作為中產(chǎn)白人,路易斯對美國民主過分樂觀,對(美國以外的)反猶情緒有被害妄想癥般的纖細敏感,對(美國的)種族問題卻有意無意地反應遲鈍;他就是他所聲討的布爾喬亞,他早已被他f*ck的同化所同化。伯利茲再次敏銳地從老太太的裹腳布里找到了矛盾的核心:“Real love isn't ambivalent.”在他“最喜歡的平裝暢銷小說”里,種族勢必將愛隔離;在路易斯和普萊爾之間,癌宣判了愛的死刑。伯利茲就是這么犀利,路易斯瞬間崩盤:
-Tell him I love him. Can you do that?
-I've thought about it for a very long time, and I still don't understand what love is. Justice is simple. Democracy is simple. Those things are unambivalent. But love is very hard. And it goes bad for you if you violate the hard law of love.
-I'm dying.
-He's dying. You just wish you were.

二人互嗆時提到:
路易斯·法拉堪·穆罕默德(Louis Farrakhan Muhammad),激進的黑人民運意見領袖,伊斯蘭民族組織NOI的領導者,因提倡種族隔離及公開反猶太而遭人詬病。
愛德華·歐文·考奇(Edward Irving Koch),律師,曾任紐約市長。
杰西·路易斯·杰克遜(Jesse Louis Jackson),牧師,黑人民運領袖,備受敬重,曾創(chuàng)立以爭取、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為主要宗旨的國家彩虹聯(lián)盟(National Rainbow Coalition)。但他于1984年競選總統(tǒng)期間的演說中,曾使用“Hymietown”(猶太窩)一貶義詞來形容紐約市,因而引起軒然大波。

伯利茲說的那本書《我愛夜晚的神秘》在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in love with the night mysterious”其實是美國音樂家科爾·波特(Cole Porter)以莎士比亞的《馴悍記》為藍本創(chuàng)作的音樂劇《刁蠻公主》(Kiss Me, Kate,1948;1953年被改編為電影Kiss Me Kate)里的歌詞。巧的是,波特和喬一樣,也是已婚的同性戀,不過人家的婚姻是建立在知根知底、互惠互利、互助互愛的基礎上,就這點來說可是喬的榜樣。

普萊爾幻聽到艾米莉說的希伯來語是猶太教葬禮上的禱告(El male rachamim),巨大的精神壓力一步步將他推向天使的召喚:
...I feel like something terrifying is on its way, you know, like a missile from outer space, and it's plummeting down towards the earth, and I'm ground zero....
(舞臺提示:舞臺上突然火光一閃,傳出雄壯的萬人大合唱,然后地面上升起一根紅色的金屬柱子,上面架著一本巨大的書,它的每張紙都是鋼做的。那本書打開了,里面刻著一個很大的希伯來文第一個字母Aleph,它化為火焰,然后書本馬上合起來,降入地下消失,燈光恢復正常。艾米莉仍然在表上填寫著,完全沒有注意到這些。普萊爾臉上有種充滿渴望的激動。)

第三場

哈珀。
喬。
愛斯基摩人(The Eskimo):由扮演喬的演員飾。

舞臺提示
當日。哈珀在一個非常寒冷的地方,地面一片雪白,天上晴空萬里,有細微的雪花飄落。她穿著一件漂亮的冬裝。遠處傳來海浪聲。

本場是緊接著第二幕第九場的。冰天雪地的“南極”是凍結情感的避難所,哈珀卻不甘于麻木偽裝的安全感,不顧“幻覺的法則”提出種種任性的要求。第一幕第七場,哈珀曾對普萊爾說,頭腦不能憑空捏造非經(jīng)驗、非現(xiàn)實,想象力不能創(chuàng)造新事物,幻覺只能是現(xiàn)實碎片的回收重組——她不相信思想的創(chuàng)造力,意識的能動性,而這正是后來“先知”戰(zhàn)勝天使的武器——照她的理論,愛斯基摩人的出現(xiàn)本應是現(xiàn)實發(fā)出的警報,她卻歡天喜地投奔而去,可見在意識深處,她寧愿活在喬的謊言里。

第四場

人物
南布朗克斯的女人(The Woman in the South Bronx):由扮演天使的演員飾。
漢娜。

舞臺提示
當日,南布朗克斯區(qū)一個骯臟不堪的三不管地帶。一個無家可歸的女人站在燃燒的汽油桶旁烤火,天上下著雪,垃圾遍地。漢娜拖著兩個笨重的行李入場。

本場是漢娜賣掉老家的房子來到紐約,在機場就等兒子不來,一個人迷路街頭,只得求問精神不大正常的女流浪漢——“Oh yeah. In the new century I think we will all be insane.”

第五場

人物
喬。
羅伊。
埃塞爾·羅森堡(Ethel Rosenberg):與其夫朱利葉斯·羅森堡(Julius Rosenberg)一起因間諜罪于1953年被處死。由扮演漢娜的演員飾。

舞臺提示
當日。喬和羅伊在羅伊的磚紅色大樓的書房內(nèi)。羅伊穿著一件高雅的浴袍。他其實病得不輕了,雖然已經(jīng)設法掩蓋自己的病容,但效果并不大。

盡管謝絕羅伊的offer時,喬還是沒看清他的真面目,但他至少做出了決定,做對了決定。他愚蠢的示愛刺激了羅伊,“嚴父”扯下假面,滲出毒液的丑陋不堪入目。喬信仰的立場、秩序、正派,有毒的美麗泡沫一個個被戳破了。

羅森堡夫婦間諜案時至今日仍存在爭議(有證據(jù)表明,朱利葉斯可能參與了間諜活動,而埃塞爾并沒有,至少夠不上死刑的程度),但羅伊在審判中歐文·羅伯特·考夫曼(Irving Robert Kaufman)法官的非法行為確實對判決產(chǎn)生了影響。最令我悲哀的是,羅伊對闖入男性政治戰(zhàn)場的埃塞爾的仇恨摻雜了很多私人因素——如果她不是猶太人,或者不是女性?在我看來,他有嚴重的身份認同障礙,身為猶太人卻謀害同族,身為同性戀卻鎮(zhèn)壓同志??上攵蘸螽斔獣詥痰拿孛軙r,受到的打擊會有多大。F*ck traitors. F*ck communists. F*ck legal. F*ck nice. F*ck the Nation. F*ck yourself.

千禧年,耶穌將再度降臨,撒旦被打入地獄。作為劇中魔鬼的化身,羅伊大勢已去成為必然。
-I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
-You're immortal.
-I'm immortal. Ethel. I have forced my way into history. I ain't never gonna die.
-History is about to crack wide open. Millennium approaches.

第六場

人物
普萊爾。
普萊爾1。
普萊爾2。
路易斯。

舞臺提示
當天深夜。普萊爾的臥房內(nèi)。普萊爾1和普萊爾互相對看著,普萊爾躺在床上,非常害怕。今晚,普萊爾1穿著古代的衣服,外面罩了一件煉金術士的怪袍和一頂帽子,手持一束長長的棕櫚葉。

...he wants someone familiar. A partner who knows his steps.
(舞臺提示:普萊爾睜開眼睛,路易斯出現(xiàn)。他看起來非常帥。曲子逐漸加入其他樂器合奏,成為一支浪漫的舞曲。)
記憶中的他,容顏未改,健康如初,青春生動。我已忘了為何而來,別去打擾,盡情舞蹈。

Moon river, wider than a mile
I'm crossing you in style some day
Oh, dream maker, you heart breaker
Wherever you're going, I'm going your way

Two drifters, off to see the world, there's such a lot of world to see
We're after the same rainbow's end, waiting around the bend
My huckleberry friend, moon river and me

The twentieth century. Oh dear, the world has gotten so terribly, terribly old.
多希望這“月亮河”曾被天使攪擾,治愈疾痛,洗刷罪惡,沖破阻隔,使此刻,永遠。

本場的呈現(xiàn),淚不能停。一眼就能看出,他們之間,愛還在。盡管當普萊爾從甜蜜中醒來,殘破的身心,跌落在地,我依然愿意相信,這不只是祖先的幽靈安撫未來先知的糖果——為何不可能,這是夢境的相通,路易斯失落的靈魂,就在公園的長椅上,和他在一起。

第七場

人物
普萊爾。
路易斯。
喬。
天使(The Angel):是四種光和熱的化身,分別為熒光(Fluor)、磷光(Phosphor)、明光(Lumen)和燭光(Candle),化為一體就是“美國天使”(Continental Principality of America)。她有一對華麗的銀灰色翅膀。

舞臺提示
舞臺上分為兩景:普萊爾獨自在他的公寓里;路易斯獨自在公園里。

路易斯!!普萊爾脫口而出的名字,在公園的長椅上,卻等來了喬——但你知道嗎,你將得到的只是一具軀殼:
-Well I fooled you. Crocodile tears. Nothing...
-I'm a pretty terrible person, Louis. NO, I really really am. I don't think I deserve being loved.
-There? See? We already have a lot in common.
路易斯問喬是否知道拉撒路的故事——對,就是第三幕第二場普萊爾自比的那個拉撒路。喬傻乎乎地“預言”耶穌會把普萊爾救活,然后美滋滋地跟著“真愛”滾床單去了。我是該說恭喜,還是該說感謝呢?

(舞臺提示:雄壯的樂聲大起,緊接著,燈光變成非常冷酷的淡藍色,然后又轉(zhuǎn)成溫暖、亮麗的金色,又變成可怖的慘綠,最后是一片高貴美麗的紫色。聲音靜下來。)
God almighty... Very Steven Spielberg.(彎譯:戲劇高貴,謝絕煽情。)
(舞臺提示:一個似流星下墜般的聲音從地球的極高處,極為猛力地朝著臥室撞擊過來;當這個不知名的物體接近時,房間里的光線似乎都被它吸走,等到屋里全黑時,又聽到如隕石撞地球般的巨響,整棟建筑開始搖晃,臥室部分的天花板、許多灰泥、板條、電線等紛紛掉落在地面。之后,在一片幽幽的白色光束之中,天使展開著她巨大的銀灰色翅膀,從空中降下,飄浮在床的上方。)
劇本里,普萊爾在屁滾尿流間還不忘幽他一默,可惜迷你劇沒敢讓斯皮爾伯格躺槍。除了體現(xiàn)了作者的節(jié)操,放在舞臺上,想來也會有一定的間離效果,使觀眾意識到,一切尚在人間。

Greetings, Prophet;
The Great Work begins:
The Messenger has arrived.

千禧年將至,這不是最好的時代,也不是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兇殘的時代,黎明前的黑暗,心碎才是生存的方式。

第一部分結束

第二部: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384586/

Sitemap冀ICP備15003424號

Copyright ? 2020-2025 www.shangyouth.com [天龍影院]

電影

劇集

綜藝

動漫

$urls = array('http://www.shangyouth.com/h/2.html','http://www.shangyouth.com/h/1.html','http://www.shangyouth.com/rss/baidu.xml');$api = 'http://data.zz.baidu.com/urls?site=www.shangyouth.com&token=Hf4VKEPpzMIENlJY';$ch = curl_init();curl_setopt($ch, CURLOPT_URL, $api);curl_setopt($ch, CURLOPT_POST, true);curl_setopt($ch, CURLOPT_RETURNTRANSFER, true);curl_setopt($ch, CURLOPT_POSTFIELDS, implode("\n", $urls));$result = curl_exec($ch);echo $result;
海林市| 景宁| 天峨县| 嘉义市| 凭祥市| 宽城| 新郑市| 万年县| 汝阳县| 郓城县| 晋州市| 寻甸| 随州市| 永州市| 塘沽区| 平武县| 乐业县| 南城县| 绿春县| 闽清县| 曲阳县| 广元市| 涟水县| 宝丰县| 河北省| 灵川县| 鄂州市| 内丘县| 龙南县| 西乌珠穆沁旗| 玛曲县| 从江县| 米易县| 固镇县| 博野县| 奉化市| 临江市| 延津县| 来安县| 体育| 井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