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變》是一部集動作、懸疑、武俠和古裝元素于一身的電影。故事發(fā)生在武林經(jīng)歷了三十年的平靜后,七十二路烽煙再次卷土重來,掀起了新一輪的征伐。主角方紅葉是一位書生,他撰寫了一系列武林秘笈《紅葉手札》,專門揭示武林的秘史。某天,一家書店被委托印制紅葉手札,但店長等人卻因此招來殺身之禍,被七十二路烽煙的十色旗主田風的手下所殺害。幾天后,沈家堡的堡主沈青向田風求助,女俠青影子隨田風一起趕到沈家堡,與先行抵達的方紅葉一同會見沈青。沈家堡曾經(jīng)繁榮昌盛,但如今已經(jīng)荒廢,原來沈青在幼年時,沈家就受到了殺人蝴蝶的詛咒,而現(xiàn)在這個詛咒成真了,殺人蝴蝶潛入沈家堡各處行兇。田風等人出于江湖道義留下來調(diào)查殺人蝴蝶的根源,但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陷入了沈家堡與天雷堡之間的一場秘密仇恨之中。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武林新紀前卅六年間,
江湖上曾出現(xiàn)兩次鬼泣神號的武林大戰(zhàn)。
第一次,發(fā)生在點蒼山,橫尸三萬,餓鷹蔽日。
第二次,武當山下,歷時約半月,死傷約十萬。
從此,武林中高手盡喪,江湖進入一段沉寂時期,歷時三十載。
表面上是干戈停息;實際上,暗流涌現(xiàn)。
其后,七十二股新興勢力隨之而起,合稱七十二路烽煙。
這就是武林新紀的開始。
片首的一段文字便是主人公--書生方紅葉的內(nèi)心獨白(又或即是其撰寫的紅葉手札上的文字),所謂江湖,無非是用傳說織起的,旁白使用得當可以簡潔明快,第一時間吸引觀眾。另外徐克沒有試圖具象地呈現(xiàn)當年廝殺的場面,而選擇以"天色變化"來抽象地表現(xiàn)餓鷹蔽日,群雄盡喪,暗流涌動的情景。不僅聲畫配合出色,也流露出史詩般的宏大視野與氣魄。
不過,此片更吸引人之處恐怕還在于其細心營造的氣氛與懸念。
影片片名即富于懸念,“蝶變”,"Butterfly Murders",究竟意味著什么?是蝴蝶破蛹的嬗變,是故布迷陣誘人入轂,還是真有殺人蝶?觀眾帶著種種猜測與預期進入影片,在觀看過程中不斷修正先前的猜測,做出新的假設,這無疑是此類影片的魅力所在。
書生方紅葉(劉兆銘 飾)以撰寫武林逸事為生,耳聞江湖上有蝴蝶殺人的奇事,為追查真相,來到事發(fā)地點沈家堡。沈家堡主沈青(張國柱 飾)邀各武林高手到沈家堡。影片隨即便拋出一系列撲朔迷離的事件。
霸橋血案
一個書生帶著八頁紅葉手札來到霸橋造紙廠,要求老板將之付梓出版。
這看似平淡如水的戲被徐克表現(xiàn)得非同凡響。開場便是烏鴉飛來,為整段戲投下陰霾。在其后的對話戲處理上,徐克一方面故意在窗紙上取洞,讓一束藍光打在掌柜身上;另一方面又于較遠或較高處取景,使交談中的兩人被畫面前景的障礙物隔開(鐵鏈與竹竿,都隱有“吊”意);最后還選取巧妙的攝影角度,使前景中懸掛的紙張恰似將畫面分割,形成有實有虛的若干部分。原本常規(guī)的場面被徐克拍得異常蹊蹺與詭異,讓人隱隱覺得危機四伏。
盜墓蝶殺事件
紅葉手札記載:
新紀六年,中原旱災頻仍,山賊四起,民不聊生,出現(xiàn)子食其父,兄食其弟之慘像。
饑民中有力氣者競相以盜墓為業(yè),僅會陰一帶一夕之間十三王陵全數(shù)被盜。
山羊城蝴蝶谷西有一平南將軍墓,相傳墓內(nèi)金銀珠寶聚斂甚豐。。。
隨即畫面顯示月黑風高之際兩饑民盜墓,全然不覺大片蝴蝶為燈光吸引而來,悄無聲息地落在一旁。徐克當然沒辦真地拍攝殺人碟殺人的景象。于是巧妙地將蝴蝶伸出“蟄針”的特寫交叉剪輯盜墓賊因裸露顯得venerable的身體的特寫,產(chǎn)生的效果仿佛“蟄針”已然刺入盜墓賊體內(nèi)。
人物出場
七十二路烽煙中著名的田字號首領田風出場,一襲黑衣,居高臨下,背后則是大片霧氣,似乎深不可測。
其后是機靈可愛的青影子(米雪飾),從畫外蕩過來,臉恰出現(xiàn)在畫左前景(與正與他說話的田風相背,擺pose),顯出人物的調(diào)皮可愛(當然也可以說是徐克的調(diào)皮可笑)。
除此之外,徐克也不介意使用一些常規(guī)的剪輯手法,只要確能以產(chǎn)生懸疑,驚悚等效果。比如沉家堡之行中的這段:
田風等人進入沉家堡,卻發(fā)現(xiàn)堡中空無一人,眼前卻有一大幅幕布,似乎隱藏著什么。田風頓了一頓,然后大步上前,掀起幕布。一條大龍豁然入目,攝影機前推幾步,產(chǎn)生的視覺效果卻仿佛龍頭前探,張牙舞爪,將田風逼入死角。其后一組鏡頭中,又利用景別的陡然變化[axial cut]造成驚悚效果。
類似的剪輯手法也可在隨后沉堡主向田風等一干人敘述沉家堡之前發(fā)生的諸起蝶襲事件中看到。比如下面這組眼睛特寫,剪接之下,似乎“偷窺者”反被“被偷窺者”“偷窺”,其實在轉(zhuǎn)瞬即逝的reverse shot中,“偷窺者”與同樣作為“偷窺者”的觀眾都未必看清什么,不過都被嚇了一跳。
徐克似乎還刻意將一些對象聯(lián)系起來,比如祭祖時所使用的雞即與被蝴蝶蜇死的雞相聯(lián)系。而沉夫人繡花時被蝴蝶蟄時,返身一看所繡之物也正是蝴蝶。
而田風等人自進入沉家堡后,堡內(nèi)又發(fā)生了N起蝶殺事件, 甚至沉堡主也不免于難。為防止再次發(fā)生事故,田風下令將整個沉家堡用蔓布封閉。封堡這段戲紗布輕柔,樓宇巍峨,音樂唯美,但其真實意義卻可能是暗示田風等人的作繭自縛。
沉家堡宛如一個迷宮,方紅葉與青影子在其中調(diào)查,在啞婢的指引下,發(fā)現(xiàn)了堡內(nèi)的蝶房與兵工房。
蝶屋內(nèi)的空間同樣被分成若干部分,顯得撲朔迷離,適于隱藏與突襲(后來這里確實發(fā)生了一場廝殺)
種種跡象表明,蝶殺案似乎是有人故布迷局,那么幕后黑手究竟是誰呢。一個嫌疑人便是指引兩人進入密室的啞婢,她似乎特別形跡可疑。徐克更使用各種手法誘使我們做出這種假設。比如下面這個畫面。
前景中的啞婢處于黑暗中,悄無聲息地進入畫面,而其身形位置則完全overshadow了畫左的方紅葉,似乎暗示要對其不利。
當然,真相并不那么顯然,這里也不擬劇透。不過為了分析需要,下面一段還是需要透一點。
(造紙廠的紅葉手札其實是偽造的,沉堡主所敘述的三次蝶襲事件也都是編造的,沉家堡發(fā)生真實發(fā)生的三次蝶襲事件(包括沉堡主的詐死)則是有預謀的。但層層鋪墊讓觀眾信以為真,這里特別利用了電影優(yōu)勢之處。畫面總是更能給人以逼真實感,讓觀眾潛意識中接受為真實。比如贗本“紅葉札記”中的文字,用畫面栩栩如生的表現(xiàn)出來后,觀眾很容易信以為真。)
值得一說的是,徐克在此片中大膽嘗試用科學來詮釋傳說中的武俠技藝。比如將刀槍不入的鐵布衫硬功化作真正的鐵甲衣;飛檐走壁的輕功則用飛索來實現(xiàn);有爆炸性威力的神掌鐵拳自然變?yōu)檎降幕鹚幇灯?。除了上以提到的火藥,機械,冶金外,還展示了造紙,活字印刷等古代中國重要發(fā)明,但有才之士不能團結(jié),熱衷內(nèi)訌,終使西方后來居上,拿我祖先的發(fā)明,制造厲害武器,來殺我人民,占我土地。徐克其后許多影片中表現(xiàn)無遺的“動亂史觀”在此片以顯露端倪,但若說黃飛鴻系列中的闡述有些過于昭彰,此片中這一主題卻顯得有些晦澀。給我以深刻印象的倒是方紅葉這個人,在其他人自相殘殺兩敗俱傷之時,唯有這個全然不懂武功的書生看透形勢,得已置身事外,全身而退,此種情節(jié)設計在武俠片中至今仍屬罕見。影片開始(其實也是結(jié)尾),方紅葉翻掌,露出手中的蝴蝶那個鏡頭也頗令人回味,似乎只有這雙手才真正掌握了乾坤。
圖文并茂版:http://www.mtime.com/my/mnauce/blog/118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