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燕爾》是一部喜劇電影,講述了一個認真嚴肅的律師和一個喜歡自由自在的妻子之間的故事。他們的性格差異讓周圍的人對他們的婚姻持懷疑態(tài)度,但他們通過相互支持和理解,克服了各種困難,最終創(chuàng)造了幸福的生活。影片通過幽默的故事和精彩的表演,向觀眾傳遞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讓觀眾在笑聲中感受到了愛情的力量。無論你是喜歡喜劇還是愛情電影,這部影片都能帶給你愉悅的觀影體驗。
part1
《新婚燕爾》 Barefoot in the Park (1967)是由導演: 吉恩·塞克斯執(zhí)導的一部愛情輕喜劇,它還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叫《冷戰(zhàn)夫妻》。
按道理講,新婚燕爾多形容新婚時的歡樂,又怎么會有另一個片名叫《冷戰(zhàn)夫妻》呢?我就是帶著這樣的疑問,迫不及待的觀賞了這部老電影。
片中的男主人公保羅·布萊特是一個保守嚴肅、一板一眼的年輕律師,他的新婚妻子柯莉則是活潑有朝氣、自由不羈的女人。新婚蜜月期,夫妻倆在一間酒店足不出戶,纏綿了整整六天,直到保羅必須得去上班了,倆人才不得已分開,布萊特太太也要開始布置他們的小家了。
婚后他們住在紐約一棟沒有電梯的五層公寓,沒有暖氣,沒有浴缸,臥室小到只能放一張大的單人床,水管成為他們晾衣服的地方,房頂甚至還破了個洞,能清晰的感覺到紐約二月份的東北風......兩人不但得忍受每天爬上爬下五層樓的痛苦,還得忍受閣樓上怪鄰居維克特的騷擾。
這一對個性南轅北轍的夫婦,剛開始并沒有被殘酷的現(xiàn)實所打敗,在面對空蕩蕩的房間時,兩個人還能深情熱吻,抱團取暖,對著電話維修工人、快遞員和自己的母親表達自己的幸福,一天天,一點點的將小家收拾的有模有樣。
一段時間過去了,男主人公開始不能忍受這個明明只值50磅卻花了120多磅租的小公寓,每天像鍛煉一樣必爬的樓梯,要進入自己的臥房才能回家的鄰居,還有整天無所事事,似乎永遠精力旺盛纏著自己的妻子——可莉。他們從開始對彼此不斷遷就,變成了無奈,直到最后不滿爆發(fā):保羅討厭妻子的長不大,可莉討厭丈夫的假正經(jīng),于是,他們在新婚燕爾之時,大吵后陷入冷戰(zhàn),瀕臨離婚。
當然,片子的最后,兩個人重歸于好,就像迷途中的孩子,在冷靜的尋找和拷問過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后,趟上正確的小徑,通往幸福的叢林。
part2
作為一個舉行過婚禮沒多久的女人,對于片子中所發(fā)生的事情,我想我有絕對的發(fā)言權(quán)。
其實,這就是愛情和婚姻最大的不同:愛情可以轟轟烈烈,婚姻卻需要細水長流。
我和老公異地戀四年,一年見兩次面。戀愛時每次見面,總會精心打扮,提前到車站,希望第一眼就能讓對方看到自己??墒怯趾莒?,因為太久沒見,擔心對方認不出自己,或是自己認不出對方。
帶著這樣的心情迎接到了心愛的人,彼此摸摸對方的臉,然后十指緊握,甜蜜的走在街上,幸福的微波可以輻射到周圍一大圈的人。
就像蜜月期的保羅和可莉一般,也會躲在房間不出來,彼此擁抱著聊聊大半年的思念,各自經(jīng)歷的愉快或者悲傷的故事;會把頭靠在他的肩膀上過馬路,帶他去吃攢了很久的美食,驕傲的拿著他的錢包去結(jié)賬;會在電影院牽著手看電影,在KTV唱給他專屬的情歌。
我們想過結(jié)婚,但那時的我們,幸福的來不及想象婚姻的模樣。
part3
戀愛長跑結(jié)束,我如愿成為他的太太,他如約成為我的丈夫。
看著結(jié)婚證,我們激動的直哭。
生活就這樣接踵而至。
伴隨著母親的萬般叮嚀和她不舍的淚水,我登上開往北國的列車,開始了自己的婚姻生活。一個人走在陌生的街頭,住一室一廳的公寓,置辦家居用品,而他只能靠電話來訴說自己不能幫忙的抱歉。我知道,上司已經(jīng)成為了他的上帝,工作是他最“甜蜜的情人”,而我,必須允許新婚的甜蜜中加入一絲苦澀。
慶幸的是,婚后我們還沒有吵過架,更沒有所謂的離家出走。因為我們比誰都清楚,婚后的我們不僅是戀人、夫妻,更是朋友、親人,是異鄉(xiāng)中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樣的關(guān)系穩(wěn)固也脆弱。我們不能隨意爭吵,爭吵就意味著傷害。
當激情褪去以后,我們必須學會面對生活。
柴米油鹽代替了甜言蜜語,天馬行空變成了實事求是,不在浪漫中訴說思念,而是在思念中渴求浪漫。他努力地成熟,我堅強地成長,我們身上的棱角逐漸被生活磨成了相似的模樣,不再大呼個性,只是保持著各自的理性,讓生活更精致一些,他更快樂,我更優(yōu)雅。
現(xiàn)在看來,新婚燕爾不過是一種狀態(tài),是成長中必經(jīng)的一個過程,僅此而已。